一台废旧挖掘机的“再就业”——湖南工程机械
发布时间:2025-03-12 17:18

  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正以再制造为支点,撬动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。2024年底,湖南出台《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改革方案》,加快建设有标准、有平台、有产业、有服务、有政策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体系,带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标准化、体系化、国际化再拓展。何为再制造,再制造前景如何?即日起,湖南日报

  我是一台废旧挖掘机。机身铭牌上印有“2013年”“三一重工”等凸纹字样。

  2013年盛夏,我身披簇新的明黄色战甲,随车队浩荡驶向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。我的铲斗扬起成千上万吨泥土、砂石,履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日夜颠簸。

  经年累月,我辗转于各个工地。渐渐地,液压泵开始“哮喘”,传感器偶有失灵,我的机身留下越来越多“疤痕”。常规维修变得越来越频繁,记不得多少次,维修员打开机盖,补焊裂纹、更换密封圈、刷防锈漆……我的身体内外布满大大小小的“补丁”。

  2022年的梅雨季,当我第三次因传感器失灵卡在管廊建设的基坑里,维修班长老周掀开发动机罩叹了口气:“该退休啦。”

  在仓库与蛛网为伴的第三个月,一群人来到我的身边。他们和我平时见到的维修工人不太一样,戴着护目镜,手持没见过的各种仪器。仪器的绿光扫过我的躯壳、部件,发出“滴滴”的响声。他们又拿出我的“档案”,仔细对比出厂参数,查看施工小时数、使用记录和维修历史等信息,估算我还有多少价值。其中一个人说道:“核心结构件完好率65%,符合再制造标准。”

  很快,我被拆解成了上百个部件,运回我的出生地长沙。在宽敞明亮的再制造中心,我要进行更全面的“体检”,尤其是发动机、液压系统、电气系统等零部件,这是我能否再动起来的关键所在。

  操作台上,探伤仪像啄木鸟般叩击我的“肢体”,超声波在各个零件的沟槽里寻找裂纹。当高压水刀剖开锈死的转盘齿轮时,连原厂漆标都没损伤,这可比过去的氧气切割温柔多了。

  “铸钢件损耗严重,建议整体更换。”工程师一边观察一边记录,许多部件的命运由此改写。

  真正的重生从液压系统开始。过去,维修工总是哪里漏油补哪里。现在,老旧部件被取出,破损的柱塞泵被修复,配流盘涂上了陶瓷涂层,耐磨性是从前的数十倍。液压系统植入了最新款的控制阀,运行起来竟然和新机一样稳定,像人类所说的“任督二脉被打通”。

  最震撼的是骨骼重塑。多年的高强度作业导致许多结构件出现裂痕,想要复原,既耗时又耗力。而现在,激光熔覆车间里,工作人员将涂层材料放置在部件表面,操作设备“发射”激光,利用高能辐照,让涂层材料和部件表面瞬间融为一体。这个过程像有千万只火蚁在游走,当冷却液腾起的白雾散去,那些被岁月啃噬的裂痕也随之消失,泛出蓝宝石般的光泽。全新的涂层材料增加了金属元素,不仅能增强强度、韧性和耐腐蚀性,还能显著提升性能。

  他们甚至给我装上了“第六感”: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。有了这颗聪明的“大脑”,我明显感觉到动作施展更灵活,以前达不到的施工精度,现在竟然能轻松做到了。

  所有部件再制造完成后,我被拼回原来的样子。“保留原始编号铭牌,外壳全部更新。”总装主任决定给我换一件“新衣”。在喷涂车间,金刚砂快速剥落斑驳的油漆,涂装机器人给我穿上明黄色的外衣。

  透过车间的落地窗,我看到自己的倒影,这样崭新的外表,仿佛又穿越回了刚出生那年。我再次回到质量检测中心,一份新的“体检”报告出炉——性能达到新机标准!

  我的机身上多了一个标识,三个箭头循环组成三角,中间醒目地标有“Rm”字样(Remanufacture,再制造)。我终于明白了,维修只能续命,而再制造给我新生。

  我的新旅程始于一片广袤的工业园区。清晨,阳光洒在我的身上,铲斗又一次有力而精准地切入大地。